近日,義大利埃博利市Maria SS Addolorata醫院心內科團隊在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Group 與安通醫療的聯合技術支持下,成功實施義大利南部首例基於Iberis鉑睿時系統的RDN術,同時也是義大利第二家開展該技術的中心。該突破標誌著Iberis鉑睿時系統在歐洲的臨床應用再增重要里程碑。
病例評估
本次手術由心內科主任Michele Capasso教授領銜,聯合Geppina Eusebio博士、Emanuele De Vita博士及Giuseppe Bottiglieri博士組成的心臟介入團隊共同完成。IBERIS鉑睿時系統的核心優勢有四:
其一,是全球唯一獲批上市能兼具經橈動脈和經股動脈入路的創新RDN介入器械,為臨床操作提供靈活選擇;
其二,採用環形四電極消融設計,搭配 <4Fr 的纖細導管,且依託鎳鈦管的形狀記憶特性與超彈性,既能精准契合腎動脈複雜解剖結構(包括分支血管和副腎動脈),又具備穩定持久的貼壁能力,從而實現 “應消盡消” 的治療效果;
其三,OTW設計的消融導管,加上經橈動脈入路的長規格設置,適配腎動脈開口特點,增強同軸性和輸送穩定性,減少創傷與併發症,提升衛生經濟學效益;
其四,系統集成貼壁測試、精准溫控及安全熔斷功能,通過即時可視化回饋系統,有效提升手術操作的精准度與治療效果的穩定性。
這些優勢讓系統具備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使日間手術成為可能,進一步惠及患者預後與臨床實踐。
手術經過
患者為82歲男性,手術初始階段出現輕微疼痛反應,經麻醉團隊調整用藥方案(追加丙泊酚)後,生命體征維持平穩,全程耐受度良好。本次手術採用局部麻醉+鎮靜的麻醉方案,經左橈動脈建立操作路徑後,採用豬尾導管行非選擇性造影,未見副腎動脈、腎動脈狹窄等異常。隨後送入6F JR指引導管——術者基於腎動脈向上走行的解剖特徵,優先選擇該型號以增強支撐強度;同時,因患者體型偏矮,100cm長度的指引導管可滿足操作需求。導管到位後,沿BMW指引導絲將消融導管順利送達雙側腎動脈,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對主支及分支實施充分消融,實現“應消盡消”的治療目標。每次消融前均進行貼壁測試,確保電極與血管壁緊密貼合;消融參數設定為射頻能量6W、持續時間60秒,阻抗下降幅度約10%,以保障消融效能。其中,右腎動脈主幹及分支完成6次消融(累計24個點位),左腎動脈主幹及分支以同法完成6次消融(累計24個點位)。消融結束後復查造影,提示雙側腎動脈血流通暢,未見夾層、血栓等併發症。本次手術過程流暢高效,總耗時不足1小時,最終圓滿成功。
此外,本次手術首次引入OneView 系統。該系統作為一項先進的術中記錄與即時傳輸技術,可實現手術全程的動態記錄及遠程即時播送,使本院醫師、住院醫師及跨中心的同行能夠通過遠程接入即時參與手術進程。正如MicheleCapasso教授所強調的,這一技術應用不僅有助於優化患者診療流程,更體現了對醫護人員持續培訓及跨中心知識共用的重視,而這正是現代化醫療機構發展的核心要素。
此次Iberis鉑睿時RDN手術的成功,為區域內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醫院計畫將本次手術的影像資料及技術細節納入基層醫師繼續教育專案體系,以推動技術規範化推廣與臨床應用標準化,為區域內RDN技術的落地築牢基礎。
小結
Iberis鉑睿時系統在意大利南部的成功應用,為歐洲高血壓介入治療領域的技術推廣提供了寶貴實踐範本。隨著基層醫師培訓體系的完善與跨中心協作的深化,這一創新技術有望在更多醫療中心落地生根,為歐洲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帶來更優質的臨床獲益,助力高血壓介入治療領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